耳鸣真的这么可怕吗?
艾声助听器信息网 2021-03-10

  耳鸣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听力受损影响外周听觉系统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的症状。也就是说,耳鸣本身不会导致耳聋,但是有可能伴随听力受损,听力受损也不代表就完全听不见。

  关于耳鸣的话题,我一直想写篇科普,却又迟迟没有动笔。

  想写,是因为受耳鸣困扰的人群实在太多了。据统计,在成人中,耳鸣发病率10%-19%。换句话说,10个成人中可能就有1-2个人有耳鸣。

  迟迟没有动笔,是因为耳鸣的病因实在太复杂了。据不完全统计,耳鸣的病因在1000种以上,还有很多在不断探索当中。如此复杂多样的病因,想要一两千字阐明,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是我纠结的原因。

  直到一位女士的出现,让我下了动笔的决心。

  耳鸣多年,医生说可能会聋

  前段时间,一位女士走进我的诊室,开门见山就对我说:“XX医院的医生说,我以后有可能会聋!”

  说完,她有些无力地靠在椅背上,深叹一口气平复了几秒钟,然后把检查资料递给我,和我讲述她的情况。

  这位女士耳鸣好多年了,虽然很烦,有时候会影响睡觉,但是并没有觉得听力有问题,日常工作生活中,和别人交流也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一直没有去医院检查过。

  不过,近期耳鸣好像比之前加重了,于是就去XX医院看病。医生一听她说耳鸣,就让她去做检查,检查完了一看报告就说,你这个耳鸣没有好办法治疗,以后还有可能会聋。然后交待她回去好好休息。

  “你以后可能会聋”,听到这句话,简直是个晴天霹雳!怎么可能好好休息?

  她这几天来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可怕的是,她发现耳鸣声越来越响了,响到让她觉得听其他声音有些吃力了。“你以后可能会聋”的魔咒好像真的在靠近了!

  听着她的讲述,我快速查看了她的检查报告,就是一份纯音测听的结果,双侧高频听力轻度下降(4000-8000Hz),言语频率听力正常(500-2000Hz)。

  对照下图,可以理解为这位女士平时可能就是听不清比较小声的小鸟鸣叫而已,对她的日常生活确实不影响,所以她并没有觉得她的听力有问题。

  “你以后可能会聋”这个魔咒,对她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于是我对她说:”其实耳鸣本身不会导致耳聋,是有一些情况可以导致耳鸣,或导致听力受损。但是听力受损也不代表完全听不见。“

  不经意的话,对患者却意味颇多

  听完我的话,她有些错愕地看着我,说道:“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数日来被坏消息导致的各种负面情绪,终于释放了!

  事实上,耳鸣的患者就诊,遇到这样的情况真的太常见了!

  回想起来,我自己在公立医院工作的时候,也曾这么跟我的患者说过类似的话。当时我的想法是,在3~5分钟的看诊时间里,要把医生认为的最重要的信息告诉患者,至于患者的接受度、会引起什么样的情绪问题,这些都很难排进需要考虑的清单。

  所以,其实耳鸣不适合在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就诊,至少也要到耳鸣的专科门诊,相对来说沟通时间会更充分一些,患者才不至于被信息不完整的只言片语吓到。

  只要活得够久,就有可能会耳聋

  这位女士的心情平复以后,我们才开始聊“以后会不会聋”的问题。我告诉她,理论上来说,那个医生说的话并没有错,只是他省略了后半句。这句话就是,“只要你活得够久,你就有可能会耳聋”。

  耳蜗里感受声音的细胞叫毛细胞,我们每个人只有大约3500个内毛细胞和12000个外毛细胞。最重要的是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细胞,不可再生也就意味着这些细胞从出生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少。

  毛细胞不仅仅数量少,不可再生,而且对各种损伤因素特别敏感,比如缺血、缺氧、噪声、药物、年龄、代谢异常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内环境改变等等,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造成毛细胞的损伤,从而引起听力下降,其中最容易受累的是高频听力。

  随着年龄的增加,毛细胞受到各种损害的可能性越大,就像皮肤会出现皱纹、老年斑一样,人的听力也会逐渐受到影响。所以,我们或早或晚,最终都可能面临耳聋的结局。

  耳鸣会导致耳聋吗?

  那是不是因为“耳鸣”导致的耳聋呢?答案是否定的!

  耳鸣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换句话说,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出现耳鸣这个症状!

  前面提到,耳鸣的病因非常复杂。据不完全统计,耳鸣的病因在1000种以上。

  耳鸣可以是听觉传导通路上任何部位损伤引起,也可以是听觉系统周边的病变引起,还可以是全身疾病的一个表现。根据病源我们可以将耳鸣分为耳源性耳鸣和非耳源性耳鸣。

  耳鸣患者常常因为担心耳鸣会导致耳聋而十分焦虑。实际上恰恰相反,耳鸣不会导致耳聋,但是耳聋/听力下降却有可能导致耳鸣。耳鸣的人不一定有耳聋,但是很多耳聋的人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耳鸣。

  目前,国内外学者多认为耳鸣与听觉系统的某一层面上产生的“异常”神经活动有关(下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这一机制可以解释听力下降后引起的耳鸣。因为外周听觉系统的损害,引起的脑干、皮质下或听觉皮层水平接收不到足够的信息,而导致的中枢代偿性“异常”神经活动增加。

  也就是说,耳鸣的起因在外周,而发展和维持于中枢,是听力损伤后继发的听觉皮层异常的适应性改变的结果。

  当然,听力损伤也有程度之分,损伤部位不同,对人们的影响也不一样,并不代表听不见,就像前面那位女士,她的听力损失对日常言语交流就几乎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