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到却迟迟不配助听器的几个误区
艾声助听器信息网 2021-01-15

前几天,我们听力中心到南坪的一个养老服务中心去做听力普查,发现听力不好的老人家还不少,在听力检查中,一个婆婆摸摸索索去柜子里找了半天,找出来一副助听器,说是妹夫走了,妹妹觉得可惜了,就送给她戴,她说有声音但是戴不稳,问我们工作人员可以想办法戴一下不,听不到声音太难受了,接电话也听不清,看电视也不行,交流基本靠吼。经过了解,婆婆的听力损失几乎在十年左右了,这么长的时间都没有想过要配助听器,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会不断听力下降的。这是人自然衰老不可避免的过程。听力作为沟通和交流必备的功能之一,没有了听力,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很多人以为听力损失就是听不见、听不清,别人说话大声点就可以了。其实听力损失的危害远不止此。听力损失后,听神经长期没有刺激,会进一步的退化。人的神经退化仅需1-2年,而重新训练恢复则需要7年甚至更久。除此之外,没有了沟通交流,脑部受到的刺激减少后,整体认知水平都会下降,也会诱导老年痴呆症等疾病发生的。这就是为什么耳朵听不见不叫做“失听”,而叫“失聪”了。既然听损的危害这么大,为什么很多老人,明明已经发现了自己听力下降,但是还是不愿意佩戴助听器呢?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心理上接受不了:

说起助听器,很多人觉得,那是聋人才戴的东西,是给残疾人的。其实助听器对聋人来说,是完全没有效果的。作为音量放大辅助听力的医疗器械,只能在还保留的听力的基础上放大音量 。助听器不是残疾人才使用的东西,而是和眼镜一样,有功能下降后的辅助用具。

2.怕会有依赖性,越戴越聋:

很多坊间的流言说助听器戴了就摘不掉,越戴越聋。其实助听器作为辅助用具,对用户本身的听力是没有影响的。一旦习惯了,突然摘了当然需要花比平时更多的力气去听。这不是依赖或者听力下降了,而是平时助听器真正帮用户省力,听到了,不用的话,自然会很费力。

3.外观上不接受:

很多人觉得助听器又大又丑,还非常的不方便,容易掉下来之类的。事实上,现在的助听器,尤其是RIC机型,已经做的非常小巧,可以很容易藏在头发中。甚至有很多新的定制机做的和最新型的耳机一样,非常的精致现代感,可以说是一个外露美观时尚的东西了。现在助听器已经可以兼顾美观和实用于一体了。

4.认为没有必要:

很多老人都觉得,家里人声音提高点就行,或者是,电视声音开大点好了。我这么大年纪了,不参与对话就不参与吧。先不说家里人为了和老人沟通需要多费的力气,可能造成的困扰,不耐烦和累积愤怒等矛盾。长期不沟通的结果就是认知能力下降,反应力降低,直接表现为:老人一旦开始听力下降,沟通减少后,明显就老的快了,立刻迟钝了很多。所以确保听力的水平,不间断的沟通交流互动,维持社交等,这些刺激对大脑是非常重要的。趁着听力还没有进一步退化,及时止损,积极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5.佩戴不舒适:

佩戴不舒适有几种可能性:比如定制机的外壳大小不合适,或者没有配到合适听力范围的助听器,或者是出现啸叫闷堵等问题。这可能是耳印没有取好,或者验配师没有给到很好最合适的助听器,甚至是没有做到增益和气孔之间的平衡。除了验配需要找资质的正规验配门店外,出现问题也需要找验配师沟通。没有任何一个验配是一次性结束的,随着佩戴时间的增加,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要积极沟通改善并坚持佩戴,才能看出效果。

6.双耳都听损但是戴一个就行了:

大都数的老年性聋都是双侧耳的,听力下降的情况是对称的。但是很多老人因为怕花钱,觉得没必要,就只勉强的戴一个。其实人之所以长两个耳朵,是有原因的。需要通过双侧耳朵来判断声音方向来源,而且双耳一起听的时候,是可以帮助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如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验配师也往往会推荐2个价格更便宜的助听器,效果也会好过单只很贵的。所以,不要觉得单纯的听见了就行,另一个耳朵没有必要。如果出现了听损,干预和辅助双耳都要兼顾。

听不见是会困扰人的方方面面的,沟通交流的缺失是会让人很快出现认知下降的,对整个人的生活影响极大。所以,积极参与干预治疗是极为重要的。解开对佩戴助听器的误解,找到正规的门店,积极配合复健,助听器是可以给听损的用户带来极大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