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助听器能够帮助听损人士更好地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大幅度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听损人士已经接受佩戴助听器并且把它当作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生活中还有一些角落是传统助听器所覆盖不到的,比如听损人士在佩戴助听器时很难顺利的与他人进行手机通话;又比如他们在观看电视、视频或收听广播、音乐等多媒体娱乐时也很少有舒适体验。
针对这些迫切的需求,各大助听器厂商都在尝试用新的技术来解决这些难题,而同时蓝牙(Bluetooth)无线技术早已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的普及进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各种品牌样式的蓝牙耳机已经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捷。
那么,大家会很自然的产生疑问,蓝牙无线技术这样一个看起来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为什么在助听器领域还是无法得到广泛应用呢?
那么这就需要从助听器应用领域的一些特殊限制来讲解了。
首先,我们知道助听器是利用锌空电池来为其供电的,选其供电的原因是锌空电池的能量密度大,能配合助听器“体积小、功耗低”的要求。同样质量的锌空电池电容量可以达到锂电池的两倍,再加上两者的密度差别较大,于是锌空电池的体积就可以做到很小,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的定制式深耳道助听器才可以做到藏在耳道中不易被发现。
锌空电池的供电电压是1.2V左右,而助听器的工作电流只在1~2mA级别,正常状态下续航时间可以达到一周。而对于通用的蓝牙无线模块,供电电压则是在3.7V左右,待机时工作电流为15~20mA,传输音频的时候工作电流最高可达到60~70mA。虽说新的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 BLE)技术已经可以将工作电流降低到mA级,但是无线数据传输的速率又不足以支撑到能够传输音频信号。所以,这两个交互接口上的差异就导致了无线蓝牙技术应用在助听器上的巨大困难。
因此,现在工程上的做法都是助听器厂商与蓝牙模块的生产商合作研发专业用于助听器领域的蓝牙芯片与助听器芯片封装在一起组成新的无线蓝牙助听器芯片。
定制的蓝牙芯片和助听器芯片一样采用1.2V供电,并且为了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将传统蓝牙的一些冗余功能和模块去掉,只保留核心的通信模块。为了保证与手机或其他设备正常通信,还需要手机制造商为其定制特殊的通信协议来配合使用,比如最早出现的可与Iphone手机音频直连的(Made for Iphone, MFI)助听器就是某助听器厂商与苹果公司合作研发的,整个研发过程不但耗时长,还需要双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所以,大家现在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蓝牙助听器的研发成本很高,并且为什么现在只有少数高端助听器才具有此项功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