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丢失”“价值二十万元”“需要做手术”……近日,河北省张家口李明(化名)在北京乘坐地铁时丢失人工耳蜗引发社会关注。近年来,随着人工耳蜗植入者日益增多,全国各地人工耳蜗丢失的事件时有发生。除了帮助寻找外,“人工耳蜗为什么这么贵”“人工耳蜗丢失应该怎么办”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人工耳蜗,顾名思义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刺激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相比于助听器单纯扩大声音,人工耳蜗可以绕过受损的内耳,直接刺激听神经纤维,使病人重获听力。
记者梳理发现,在“北京地铁丢20万元人工耳蜗”事件前,全国各地已有多起“耳蜗丢失”见诸媒体报道,每起报道中涉及的耳蜗价值低则10余万元,高则30余万元。
2018年12月11日,河北井陉县一名妈妈骑电动车送3岁的儿子去康复学校途中,儿子佩戴的价值30万元的人工耳蜗(外挂部分)不慎丢失。男童家人求助媒体帮忙扩散消息后仍未找到人工耳蜗,有一售卖耳蜗的商家得知情况后,决定将原本8万元的人工耳蜗以4.8万元的优惠价卖给男童。
2018年12月5日,青海西宁一位小朋友在上学路上将人工耳蜗遗失,家长通过在朋友圈发布寻物启事引发西宁大量民众转发,开启全城寻找人工耳蜗“模式”。最终,人工耳蜗被成功找回。
2018年10月22日,一则《请帮他找回“耳朵”》 的消息在郑州当地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该消息称,21日晚徐女士3岁的侄子玩耍时不慎将人工耳蜗丢失,该耳蜗是半年前男童家人花了28万元为其种下的。23日下午,经过媒体与市民的转发,捡到耳蜗的热心市民已将耳蜗物归原主。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中国现有听力障碍人士约2780万人。相比这一庞大的数字,人工耳蜗的普及率仍然较低。由于价格高昂,人工耳蜗的丢失不仅会对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会对听力障碍人士,特别是儿童的康复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困扰。
人工耳蜗到底价值几何?
“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援疆专家陈泽宇介绍,人工耳蜗分为体内装置和体外装置两部分。体外机的言语处理器一般挂在耳背上,体外机的传输线圈和植入体的接收线圈通过磁铁吸附在一起,植入体部分经手术植入体内,电极穿入耳蜗的鼓阶内,模拟人体耳蜗功能,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入患者耳蜗,刺激耳蜗残存的听神经,从而产生听觉。
“人工耳蜗可以终身使用,因此价格也相对较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田昊说,人工耳蜗型号不同价钱也不同,目前国产人工耳蜗最好的要10万元左右,进口人工耳蜗贵的要20多万元,机型越新价格越贵,性能也更好。目前,国产人工耳蜗有两家企业在生产,进口人工耳蜗有三家企业生产,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和美国。
田昊表示,人工耳蜗价格昂贵,一方面是因研发成本高,人工耳蜗研发需多个领域的专家支持且研发周期长,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另一方面是因生产制造成本高,人工耳蜗植入体对密封安全的要求极高,体外机要做到省电、耐用、防水等,这对电池、连接线、体外机外壳等所有配件的制造工艺有很高要求。此外,无论是材料还是制造各环节,都涉及大量专利和技术垄断,所以人工耳蜗的生产制造成本费用相当高。
“但这不意味着人工耳蜗体外机丢失后需要再花这么多钱以及还要植入体内部分。”两位专家表示,丢失了体外装置不涉及手术,体内部分的植入也不需要开颅,只需要找厂家重新配上体外部分,并进行调试即可。“一般体外机的更新换代只需要5万元左右,并非网传的20多万元。”
“人工耳蜗虽然昂贵,不过国内有各类优惠政策,尤其针对听障儿童。”陈泽宇介绍,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听力残疾率为2.11%,听力残疾人2780万。人工耳蜗植入和康复治疗需投入较大财力,给普通患者家庭带来较大负担。为此,近年来,我国积极出台听力障碍康复救治相关救助政策,助力更多听力障碍人士获新“声”。
自2009年起,我国启动“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为贫困重度聋儿免费植入人工耳蜗并提供康复治疗。2018年10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针对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在实施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救助。
各地也在逐步完善补助政策。2018年9月,云南省印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符合条件的听障儿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最高补助2万元,购买助听器最高补助6000元,购买人工耳蜗产品最高补助7万元。
听力测听筛查、耳膜取样,助听器配发和测试……2018年11月22日,“云南省聋儿康复学校2018年助听脱贫免费验配助听器项目”在云南宣威启动实施,近200名不同程度的听障人士接受听力检测,114名听障人士获得免费验配的助听器等设备。
“我们还对宣威市的6名国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受助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跟踪回访。”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理事长黑贵祥说,该项目为贫困听障人士提供免费助听器和验配服务,以解决其学习、就业及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走出无声世界。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全国已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宁夏、云南等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此外,浙江、广东已将人工耳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综合新华社)
延伸阅读
人工耳蜗是啥?
人工耳蜗又称电子耳蜗,是一种帮助听障人士感知声音的特殊声——电转换装置。
工作原理
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将电信号通过植入的电极传入患者耳蜗,刺激耳蜗残存的听神经,从而产生听觉。
相比于助听器单纯扩大声音,人工耳蜗可以绕过受损的内耳,直接刺激听觉神经纤维,使病人重获听力,这对于重度至极重度的听力障碍者意义重大。
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
人工耳蜗适用于哪些人群?
1、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病变部位在耳蜗者。
2、佩戴助听器无效或收效甚微。
3、无手术禁忌症。
4、良好的家庭支持和适宜的期望值。
此外,针对小儿患者需要一套完整的听力言语康复教育计划。
上述手术适应证的判断通常由一组专业人员来完成,包括手术医生、听力师、言语病理师及心理医生,还应征求耳聋康复教育者和老师的意见。
人工耳蜗为什么这么贵?
中国现有听力障碍人士约2780万人
每年还会新增30万人左右
相比于这一庞大的数字,人工耳蜗的普及率仍然较低
进口人工耳蜗的费用约为20万元
国产人工耳蜗的费用需8万元左右
人工耳蜗价格昂贵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
研发成本高
人工耳蜗研发团队涵盖多个领域的专家,研发周期长,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
生产制造成本高
人工耳蜗植入体对密封安全的要求极高,体外机要做到省电、耐用、放水等,这对电池、连接线、体外机外壳等所有配件的制造工艺有很高要求。无论是材料还是制造各环节,都涉及到大量专利和技术垄断。
中国人工耳蜗相关标志事件
1989年技术开展
1989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技术
1995年中国第一例
1995年中国出现第一位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以恢复听力的患者
2006年国产化启动
2006年杭州诺尔康公司购买了加州大学的专利,人工耳蜗国产化启动
2009年社会公益项目
“国家人工耳蜗抢救项目”启动,进一步推进并规范儿童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
目前纳入医保报销
部分省市将人工耳蜗器械列入医保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