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佩戴助听器还是戴眼镜,大家似乎总有一种疑惑,是不是佩戴的时间越长,听力(视力)就会越变越差呢?
一位用户就向我们发来咨询:“最近我发现一个问题,刚开始使用助听器时,效果挺不错的,可时间越长我却觉得听力越来越差了……还会同时接收到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声音,反而听不清楚了。不知道这是耳聋加重了还是耳器有其他问题呢?我的这种情况是否需要换成人工耳蜗呢?”
对这一类的疑问,
解答一:听力改变,仪器该调试了。
专家认为,助听器的佩戴过程中确实会出现这个问题,但这并不是助听器本身引起的,问题出在耳朵上。
一来,人的听力不会一成不变,部分疾病(如感冒等)可能引发人的听力下降;
二来,随着年龄地增长,人的听力功能也会下降,这无论对正常人还是耳疾患者而言,都是如此。
如果感觉自己的助听器越来越不管用,首先要做的,是去助听器的维修点调试机器,让自己达到正常的听力水平。如果听力下降的速度很快,听力锐减,建议可以去医院检测听力,检查是否存在耳部病变的情况。
助听器的原理其实就相当于耳朵的扩音器,收听到的声音都很集中很平均,这是助听器的失真问题,属于仪器本身的局限性。
解答二:能用助听器用不着人工耳蜗
那是不是听力下降就可以求助人工耳蜗呢?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原理不同,禁忌症也各有不同。
助听器相当于把扩音器戴在耳朵上,作用是把声音扩大,就像近视眼镜戴在眼睛上用于矫正视力。适用于本人有一定听力,但听力不达标的患者。
而人工耳蜗运用于完全听不到声音的患者。有的患者内耳感觉细胞受损,严重妨碍了听觉信息的传递。通俗地讲,人工耳蜗的作用在于,把声波转化为电信号,使听神经纤维兴奋,将声音信息传入大脑,产生听觉。临床上,还有部分患者耳朵听不见,但听觉器官先天畸形、有脑性麻痹,这类患者连人工耳蜗都无能无力。
除了各有不同禁忌症外,安装人工耳蜗是一项手术,费用达10万~20多万元,手术有风险性,费用也是一大问题。所以,只要还有听力,能用助听器的患者没必要安装人工耳蜗,尤其老年人更要考虑手术风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