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聆听障碍而引起的交流困难,对老人和家人的困扰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老人自己,会因为沟通困难,进而出现社交退缩,心情变得低落,脾气变得古怪。而家人,也会因为老人的性格改变而产生误解,甚至逐渐疏远老人。可见,干预老年性听力损失,使老人回归家庭和社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耳朵听不清戴助听器是不是就好了?
正确使用科学验配的助听器是不会加重听力损害程度的,但助听器并不能恢复佩戴者的正常听力,助听器只是帮助患者聆听更轻松而已。因此,患者一方面要坚持佩戴助听器;另一方面,在使用助听器后,也要定期复查听力,了解自身听力有没有继续下降的情况,了解助听效果并常规对助听器进行维护、保养和调试,使聆听更舒适和方便。
首先,助听器可以将声音信号放大,最大限度地保证使用者感受到声音。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太小的声音不容易听清;
其次,助听器可以按照使用者的听力损失情况有选择地放大不同频率的声音(比如,对高频听力损失中的患者,高频多放大;对低频听力损失中的患者,则更多地放大低频),努力保证使用者既能听到又能听清;
第三,绝大多数助听器都有重点放大语言频率,重点保证语言沟通;
第四,加上一些特殊电路后,一些助听器在放大弱小声音的同时,还可以按需要限制较大的声音输出。由于具备了上述功能,助听器能使绝大多数使用者受益。
然而,助听器又非“万能”,做不到十全十美,也解决不了耳聋患者存在的全部问题。比如,正常听觉的高频上限是20000Hz,而助听器的频响范围能到8000Hz就已经很不错了,对频率超过8000Hz声音很少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耳聋患者无论戴多好的助听器也不会获得比正常人更好的听力。因此,认为戴助听器就不再有听觉障碍的想法是完全不现实的。
患者要学会养生,以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展。具体是要少吃高脂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和蛋白质的食物;要戒除不良嗜好,尤其是烟酒;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要注意控制好,以免影响微血管循环,加剧听力下降程度。此外,患者还要尽量避免接触噪声;需要服用某些药物时,要留意那些药是否有明显的耳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