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频听力下降?保护听力就是要让耳朵休息好
艾声助听器信息网 2020-07-28

什么是低频听力下降?

“低频听力下降”不同于突发性耳聋多数以高频下降的特点,也没有梅尼埃病的眩晕发作特点。主要为低频听力受到损害,听力范围收窄,在听力图上表现为1000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在现实中,常常是当声音分贝超过某一区间时,患者就会觉得吵得无法忍受,而当声音分贝低于某一数值时,患者又听不清楚。

由于男性声音低沉,很多患者反映“女性说话听得清,男性说话听不太清”。低频听力下降的患者多具有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长期过劳等特点,近几年在年轻人中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低频听力下降还容易反复发作,症状从轻入重,30-40岁是高峰,常可双侧发病。有的病人每隔几周就会发作一次,甚至到了只要一熬夜工作就会发病的程度。一般首次发病时,如果及时治疗,很多病人可以完全恢复。如果频繁发作,听力可能逐渐受到永久损害。

保护听力,一定要让耳朵休息好

我们很少会意识到,耳朵每天都在被动的工作。但它几乎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它也会感到疲累,也有可能因此遭受到不可逆的伤害。研究表明,当人长期处于压力过大、身心过度疲劳或缺乏睡眠的状态下,会阻碍内耳血液供应。耳朵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好好休息。如果晚上不好好睡觉,白天又听到很多噪声,耳朵不能得到很好的修复,就容易导致听力下降。

一般建议听力出现问题时,最好在当天就诊,最迟不要超过一周,以免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但由于“低频听力下降”只是对某一段频率的听力下降,发病时容易被患者忽视,导致错失抢救听力的黄金时间。

所以,与发生耳聋后及时治疗相比,预防耳聋更为重要!要想尽可能避免耳朵受伤,一定要让耳朵休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