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不好配的原因有哪些?
艾声助听器信息网 2020-04-03

很多人存在这样的困扰:“我平时讲话都能听到,就是有时候听不太清楚。听力程度比较轻,怎么反而我的助听器选配处理比较难呢?”存在这样疑问的人,听力图往往是这样的:

例:我们正常交流的言语声为50dB时,对平坦型听力而言,需要达到正常交流的言语声时,助听器给予的各个频率段补偿需求均为30dB就可以;而对下降型听力而言,需要达到正常交流的言语声时,助听器在低频、中频、高频对声音的补偿分别需要10dB、30dB、50dB,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佩戴的助听器有较多的通道,可以满足不同频率补偿不同的需求;同时也要求听力师有更高的助听器调试能力。那么助听器不好配的原因有哪些呢?

存在堵耳效应

堵耳效应是指由于外耳道被封闭而造成的低频骨导听阈变好的现象。生活中,我们带着耳机、耳塞等物品将耳朵堵上时,会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有回声、声音变大了,这就是堵耳效应。而在存在听力损失的人群中,低频较好的人选配普通定制式助听器时堵耳效应会尤为明显,常常会因为堵耳效应严重而影响助听器佩戴效果,严重者甚至无法接受助听器。

对声音保真度要求高

以上提到的高频下降型听损的人,在日常交流中,可以听到部分声音,尤其是安静环境中可能交流问题并不大,习惯了平时耳朵听到的声音,对助听器处理后的声音保真度要求会比较高。

专业听力师

由于听力的特殊性,在调试助听器时需要借助言语测听和真耳分析设备,满足不同频率段补偿不同的同时,确保言语识别率的提高;同时,建议选配开放式助听器,可以更好的解决堵耳效应。这也就要求听力师了解不同类型助听器的适应症、掌握各项检查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对不同听力助听器具有较高的调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