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小伙伴带着疑惑找到了我,他一直想给爷爷配个助听器,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这些酷炫的商品广告,心动的同时不免疑惑:这个真的是助听器吗?还是一个披着助听器外衣的骨导耳机?
大致看过详细的广告后,相信有疑惑的肯定不只小伙伴一个,那么接下来就和大家分析一下骨导耳机与骨导助听器。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骨导?
日常生活中,声音从外界传入大脑,声音的传递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空气传导,即声波通过外耳道到达鼓膜,鼓膜振动带动听骨链振动,将声音传入内耳,再传到大脑。
另一种是骨传导,即声波不经过外耳道的传递路径,直接通过振动颅骨将声音传入内耳,再传到大脑(例如,大名鼎鼎的贝多芬在早期耳聋后用牙咬着木棒顶在钢琴上,就是借助骨传导听声继续创作)。
现今的骨导产品林林总总,大致可分为两类:骨导输入设备和骨导输出设备。
骨导输入设备就是收集人说话时颅骨产生的振动,再转化为音频电信号传递出去。例如骨导麦克风、骨导移动电话等,这类产品在市面上较少见。
骨导输出设备则是将音频电信号转化为机械振动,通过振动颅骨的形式,将声音传递到内耳,例如常见的骨导助听器、骨导耳机等。
现有的骨导耳机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在听力检查中所使用的临床骨导耳机,也称为骨振器。其将测听设备的声音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传递出去。不收集外界声音能量的振动,只传递测试声信号,是典型的骨导输出设备。(由于这类耳机一般用于听力学诊断治疗、康复、研究,对精确度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必须由国家规定的计量单位使用精密的计量器具和测量设备,根据国家标准进行校准后才可以投入使用。与此同时,需要定期校准及维护,所以价格也较昂贵。) 听力计骨导耳机
第二类是市面上常见的骨导耳机,包括仅有音频输出的普通版和既能输出音频又可以通话的升级版。
(这类耳机无需遮盖或占用耳道,使佩戴者在听音频信息的同时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其安全性被认为高于传统耳机。另外,其轻巧便携、更高的安全性、运动时也不存在大家常说的“听诊器”效应,被越来越多人作为运动耳机使用。)
骨导运动耳机
还有一种产品,也应用了骨传导原理,专为特定人群量身定做,那就是骨导助听器。
常见的气导助听器,收集声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放大器将电信号放大,再经受话器将放大的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再通过耳塞传送到耳道内,传入耳蜗。
而骨导助听器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进行接收、放大、压缩等处理后,通过颅骨、皮肤、甚至牙齿等途径将声波传到耳蜗。
骨导助听器的分类
在临床上,骨导助听器有植入式和非植入式两类。
植入式助听器即骨锚助听器,需要手术植入振动颅骨的钛金属植入体,配合外面的言语处理器,能更好地振动颅骨,减少传递时的声音衰减,提高听力补偿效果,如BAHA、Ponto等。根据植入部位的不同,还可以再细分成不同的类型。
植入情况 外机佩戴
非植入的骨导助听器无需手术,可以直接佩戴,有多种佩戴方式供佩戴者选择。
眼镜式 发带式 头夹式
(下面这一段文字请认真看。)
骨导助听器利用佩戴者损失程度不太严重的骨导听力来补偿较差气导听力。其适配范围有限,主要适用人群为:
1、先天性外小耳畸形的患者。由于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年龄限制,骨导助听器多作为过渡阶段的听力补偿,等待符合年龄时再进行手术。这类婴幼儿佩戴者一般选择发带式,佩戴美观且不会导致头颅变形;
2、患有中耳炎,尤其是术后或反复感染导致气导听力严重下降,骨导听力尚可的人士。无需密封外耳道,不必担心佩戴助听器会加重感染的风险;
3、部分单侧听力达到重度及以上的患者,另外一侧听力在正常水平者。可以通过佩戴骨导助听器增加好耳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和声源定位能力。
骨导耳机和骨导助听器这对归根于同一原理的“兄弟”,看似相同,却也有着很多本质上的不同:
1、声源。骨导耳机的声源信号来自音频输出系统如手机、mp3、Walkman等,传输的是音频信息;骨导助听器的声源信号来自佩戴者周围环境,传输的是自动调节后的外界环境声音信息。
2、佩戴方式。骨导耳机的佩戴方式类似耳挂,耳机佩戴在耳屏前。而骨导助听器则有更多选择,可分为眼镜式,发带式、头夹式等。
3、声音处理。骨导助听器能自动识别不同环境,并对接收到的声音进行降噪,放大言语声,提升佩戴者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这一切都归功于骨导助听器里的数字技术芯片,而骨导耳机是没有的,也就不具备这样的功能。
4、消费人群、价格。骨导耳机面向的更多是健听人士,所以价格也相对便宜;而骨导助听器面向的是听障人士,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需要进行调试和定期养护,所以价格相对昂贵。
当然,这对“兄弟”的缺点倒是相同的:
1、由于骨传导的传导原理,导致声音在传递的过程中有一定程度失真和衰减,而这一程度会因每个人的头皮厚度,皮下脂肪厚度等因素各有不同。
2、由于振动传声,其声音的输出强度和频率有限,对比传统气导产品有明显不足。
3、由于振动器必须紧贴颅骨,否则对声音传递有一定影响,所以佩戴时会让佩戴者有明显的压迫感,长时间的佩戴可能会导致头痛。
介绍了这么多关于骨导耳机和骨导助听器的相关知识,想必大家对文章开头图片里的机器是什么有自己的判断了吧。
按其产品介绍来说他们同样收集并放大了佩戴者周围环境声,再以骨导的形式传递,利用的还是骨导助听器的原理。
但是,这类骨导概念的助听器与我们在文中提到的临床上的骨导助听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看完小伙伴提供的广告页面后,我们在网购平台上搜寻了这些产品,发现购买的人还不少,从先天性小耳畸形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都有,其中也不乏没有中耳问题的老人家。
其实网上的这些骨导概念助听器对于少数轻微听损的人而言,虽然确实能给予一定的听力补偿,但患者是否真的适用,还是需要进行专业的听力学检查,咨询临床听力师。
毕竟,助听器不是说买就买,而是要根据听力情况来配的嘛。
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与我们一起交流分享骨导耳机或骨导助听器的佩戴经验。下次再与大家聊聊骨导助听器和气导助听器这对兄弟的“爱恨纠葛”~